首页 | 时政要闻 | 特别关注 | 思政园地 | 红烛家园 | 精神文明 | 法制天地 | 网站公告 | 红烛家园 | 心理咨询 | 有问必答 
今天是:
文章内容
当前位置: 首页>>心理咨询>>正文
谁在影响孩子的人生
2016-12-11 10:49  

中国目前的家庭教育,往往是重视了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对孩子未来成功与命运的影响。也就是说,我们缺乏全面发展的家庭教育。  

重视孩子情商教育和培养让孩子人生空间更加广阔㈠—十一种类型的家庭教育方法之一。迄今,尚有很多家长不懂情商是什么意思,便无从在家庭中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情商教育和培养。人类一直重视自身的智力开发,并且有一个衡量智力的测试系统——智商(IQ),也称为智力商数;现代西方一些杰出的科学家通过大量研究表明,在人的智力商数以外,还存在着另一个生命科学的参照元素,叫做情商,也即情绪商数,简称EQ。那么,什么是情商?情商就是反映了一个人控制自己情绪、承受外界压力、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具体来说,它是良好的道德情操,是幽默乐观的性格,是面对挫折和困难善于克服的勇气,是对自己的追求目标持之以恒的韧性,是同情与关心他人的善良,是适应社会、善于与人相处,并能把握自己和他人情感交流的能力。当代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经过各种测验和考察,证明了情商比智商对人更为重要,它在更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事业成功与否。可惜,至今,我们很多家长不懂什么叫情商,自然在家中,缺失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和培养。致使我们一些神童,成人后也未必事业成功的遗憾!为此,我今日要与在座各位家长共同学习《重视孩子情商教育和培养,让孩子人生空间更广阔》,讲三大问题:  

㈠成功人生离不开情商教育和培养;  

㈡情商教育和培养的内容与方法;  

㈢成功教子的父母的实例。  

一、成功人生离不开情商教育  

情商教育理论认为:人的性格是在后天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优良的性格可以通过实践逐步培养,不良的性格也可以在实践中改塑。凡是小时候缺乏控制力的,也就是情商弱一点的孩子,长大以后,不管他智力商数如何,在人生中都不太容易成功。  

(一)儿童情商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孩子的非智力心理素质建设,现代心理学叫情商建设。  

人们从事生产劳动和科学实验,进行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等活动都不单纯是由固定的智力因素所决定,也和每个人的个性品质(非智力因素)相关联。一个人的个性与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发挥着人的创造力。中国古代就有“勤能补拙”的说法,即勤奋能补偿某方面能力的缺陷。  

科学发现:被广泛应用的斯坦福——比纳测试和韦克斯勒测验,所测得的一般智力得数和智力成就成正相关,但很难测出一个人如何以创造性的新奇独特的方式运用知识和技能,它不能测出创造性。也就是说,智商高并不一定就是高创造者,智商一般的人可能在创造性方面有突出的表现。卡根(1965)通过他所设计的创造力测验所测结果证明:智商在140以上的儿童并不都具有创造性,其结论是:一个人是否有创造性,要以智商100为低限,同时还要取决于其他因素,英国的高尔顿认为天才是遗传的,但他也强调热情、勤奋对天才人物发展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推孟对150名最有成就的创造者和发明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卓越成就也并非只是智力本身的结果,非智力因素也起重要作用。  

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总署组织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讨论天才儿童的定义,一般认为,天才是由超过中等水平的智力,高度的责任感和创造力等三类基本品质构成的。非智力因素在孩子成长乃至将来成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于成功,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公式:成功=能力+机会。也就是说,一个人成功是能力和机会的结合。在这里,能力指的是一个人的主观条件,机会是指这个人所处的社会客观条件。  

不同的人对于能力可能有不同的定义。总体来讲,一个人的能力是由智力能力和非智力能力两个部分组成的。情商是衡量人非智力能力的重要指标。  

中国目前的家庭教育,往往是重视了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对孩子未来成功与命运的影响。也就是说,我们缺乏全面发展的家庭教育。  

教育专家认为:我们现在总是过多地考虑孩子的生活是否优越,是否很聪明,可是对于孩子在生活中把握人生、把握环境、控制自己、掌握自己的能力往往忽略了。也就是说,按照现成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我们把决定一个人婚姻、工作、人际关系、事业、人生、命运的重要的那一部分忽略了。这是很可惜的。  

由此,孩子不光应当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他还应当知道采取什么做法是能够成功的,对于人生是能够得到奖励的,在竞赛中是能够得分的。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这种心理素质。  

(二)儿童情商启蒙源于家庭。  

如果童年时期一再重复相似的经验,将会在孩子心上烙下一生难以磨灭的情感信息,甚至因此决定一生的方向。家庭是孩子学习情商的第一所学校,在这个亲密的熔炉中,学到许多基本信息,诸如自我观感,别人对自己的反应,如何看待自己的感觉,如何判读别人的情绪与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等。这学习的过程不仅是透过父母对子女的管教、还包括间接观察父母的行为及彼此相处之道。  

无数的研究显示,父母对待子女的方式,对子女的情感生活有长远而深刻的影响。但直到最近才出现具体的科学证据,情商高的父母对子女有很大的帮助。小孩子多半善于察言观色,对家庭中细微的情感动态相当敏感。  

父母在家庭中要成为孩子情感教练,本身必须掌握基本的情商知识。随着孩子日渐成长,孩子需要的情感教材也要跟着调整。包括学习认知、管理、驾驭自己的感觉、培养同情心、人际关系的处理等。  

教育专家认为:父母的引导对孩子的影响非同小可,比较处理情感较擅长及较拙劣的父母,前者的亲子关系较和谐,情感较浓,也较少磨擦。不仅如此,这些孩子也较善于处理自己的情绪,较懂得安抚自己,也较少产生负面情绪。从生理上来看,这些孩子较常能进入放松的状态,压制荷尔蒙及其他情绪激昂的生理指标都较低。这种模式如果能持续一生,对健康很有帮助。  

以智商相当的6岁孩子做比较,父母较善于做情感引导的孩子,这些孩子在同学之间人缘较佳,较少有行为上的问题(粗鲁好斗等)还有认知上的优点,到三年级对数学与阅读能力都较好。这足证明,家庭中教导孩子情感技巧不仅是人生的修养,也有助于提升学习能力,对孩子的帮助是全方位的。  

二、情商教育和培养内容与方法  

情商教育理论认为:情商的培养应从小抓起,让孩子逐渐形成善良、坚韧、正直、宽容,以及善于与人沟通的理想个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充满自信地健康成长。  

(一)同情心:他人情感的反应模式  

无论我们的成绩多好,无论我们懂多少道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教人怎么做个好人。当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的侄子问他,他这一生应该做什么时,詹姆斯回答:“人生有三样东西是重要的。第一是要善良,第二是要善良,第三还是要善良”。我们一生要坚持的,就是做个善良的人,继续帮助我们要帮助的人。同时,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谨记:品格胜于知识。  

科学发现:婴儿还未完全明了人我之分时,便能同情别人的痛苦。几个月大的婴儿看到其他孩子啼哭也会跟着哭。约周岁时孩子开始明白别人的痛苦是别人,如看到母亲哭泣时,孩子会擦拭自己的眼睛。到了岁半时小孩子不再做行为模仿,而能区别他人与自己的痛苦,也较能安慰别人。到这个阶段小孩子对他人情感的敏感度开始有所不同,有些很敏锐,也有的开始变得冷漠。  

美国心理学会的专家做系列研究,发现同情心的差异与父母的管教方式很有关系。管教方式如强调对别人的影响,如“看你害得妹妹这么难过”,而不是“你怎么这么调皮”,孩子同情心会较敏锐。此外,身教也很重要,孩子会观察大人对其他人情感的反应方式,从而加以模仿,渐渐塑造出长大后的反应模式。  

亲子间长期缺乏调和对孩子的情感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如母亲对孩子的特定情感(喜、怒、哀、乐)一直未能做同情心的回应,孩子会渐渐逃避表达或甚至不去感受这些情感。情感上遭忽略会使同情心纯化,长期的情感虐待(严酷体罚、威胁、羞辱等)都可能造成相反的后果,可能对周围人们情感过度敏感。童年遭受心理虐待的孩子常有这样问题,长大后情感严重起伏不定,这类人往往敏于判读周围人们的感受,源于在童年时都有受虐的经验。  

所幸的这种情感伤害后果是可以补救的:在人的一生中,人际互动模式会不断因人际关系而重塑,包括与亲友乃至心理医师的关系。早年失衡还是可以调整过来,具有同情心,这是一辈子不断进行的历程。  

(二)诚实、勇敢:堂堂正正的人格魅力  

为把孩子培养成堂堂正正的人,要教育孩子说真话、不说假话;做错事敢于承认错误并及时改正;不随便拿别人或公家的东西,借别人的东西要还;捡到东西要还失主等等,把孩子培养成为诚实的人。  

孩子是否诚实,与他受到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有直接关系,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诚实教育:  

1、家长要作诚实的榜样。  

如要求孩子拾金不昧,家长不能将拾到物品据为己有,要求孩子不说假话,家长自己不能哄骗孩子。不然孩子难以形成诚实品质。  

例:佳佳本来是个诚实可爱的孩子,但到八岁左右变成说谎孩子。为什么?原来是受母亲影响。佳佳母亲道德修养差。一次,她带佳佳去买水果,走出商店门口后从买好的梨中拿出几个分别装在自己和佳佳口袋里,然后又回到商店找售货员,要售货员重称,售货员信以为真,重称过后把缺的份量补上。对此佳佳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家,佳佳母亲总让婆婆做这做那,自己则借口出去办事,其实是领着佳佳上朋友家串门,或上街闲逛。每当买好吃的东西,总是藏在自己房间里,同孩子一起吃,不让婆婆吃。还叮嘱佳佳不告诉奶奶。佳佳自幼受家庭环境影响,不学自会,长大成说谎大王。  

2、和孩子建立真诚和相互信任的关系。  

“人之初,性本善”。年幼的孩子是非常纯真的,家长要利用这个良好条件,和孩子建立并保持真诚与互相信任的关系。  

例:我国古代有“曾参杀猪取子信”的故事。一天,曾参的妻子要去赶集,他小儿子哭闹着要跟去,曾参的妻子被纠缠得无奈,随口对孩子说:“听话,留在家里,妈妈回来杀猪给你吃”。孩子被哄住了,曾参妻子从集上回来时,见曾参正准备杀猪,上前阻止:“不过是哄孩子玩的,怎样真的要杀猪呢?”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今天你说话不算数欺骗孩子,就是教孩子说假话。”于是,曾参杀掉正养着的猪,兑现了妻子随口许下的诺言,这故事流传千年,说明其中的真理。  

家长对孩子必须言而有信,以诚相待。这样孩子才会从长辈身上学到诚信,才会信任家长,有什么事、有什么想法才愿意告诉你。  

可是,不少家长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如孩子哭闹时,父母常用许诺来哄孩子:“别哭,回头妈妈给你买支冲锋枪。”但家长并不兑现这轻易的许诺,孩子却信以为真,满怀希望地等待着,然而一次次地许诺都不过是空头支票,孩子的一次次希望都成泡影,长此下去,孩子不仅逐渐失去对家长的信任,也慢慢学会说谎。因此,家长和孩子形成真诚和互信关系,是培养幼儿诚实品格的一个重要条件。  

3、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诚实行为。  

孩子不诚实行为主要指说谎和私拿他人或集体的东西,对这些不良行为要及时纠正。  

幼儿期孩子说谎是较为普遍的,但说谎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分有意说谎和无意说谎。  

对待孩子的无意说谎,家长要加强教育,增强是非观念,使他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对错把想象当现实的无意说谎,只要帮助孩子区别愿望和事实,培养孩子细心观察,以符合语言表达实际情况就可以。对待孩子有意说谎,要认真分析原因,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是家长要求过高对孩子过分严厉造成的,家长要先纠正自己做法。如果是孩子本人的坏习惯,应该及时给他讲清道理,经常鼓励和督促他改正不良行为。  

关于拿他人东西的行为,在幼儿中是常见的,有玩后忘记,随意放进口袋就带走,有因喜欢,想拿回家多玩几天,有非常喜爱想占为已有等情况,对偶犯,要教育孩子,使孩子明白这行为是不对,以后不要再犯类似行为,对重复发生偷拿行为,要及时制止并查明原因,采取积极措施加以纠正。有些家长重视不够,甚至袒护,导致孩子长大后盗窃犯罪,我参加少年犯审判工作,不少盗窃案件,与父母对孩子诚实教育不到位有关,教训是沉重的。  

家长要注意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勇敢的人。勇敢是指人不怕危险和困难,有胆量的一种品质。这种品质与人的自信心和自觉克服恐惧心理的能力是结合在一起的,需要从小培养。要教育孩子敢于在陌生人和集体面前说话、表演;有自信心,敢于参加力所能及的校内外组织的各种活动,在黑暗处听到大的声音或遇到雷电雨不惊慌、不害怕;能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完成各种任务,勇于承认自己的过错。  

孩子的勇敢品质早在婴儿阶段就已开始形成。家长要为孩子提供模仿的榜样,以自己的勇敢行为去影响孩子。如果父母是自信勇敢的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便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使孩子形成大胆勇敢的品质。  

教育专家指出: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经常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不能随便指责、嘲笑、挖苦和恐吓孩子,以免形成幼儿遇事胆怯畏缩的心理。  

为培养孩子的勇敢品质,家长要给孩子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使孩子产生足够的自信心。孩子的胆怯行为大多因缺乏自信心才产生的,而自信心又是建立在必要的知识技能基础的。如幼儿会对雷电风暴感到恐怖,对黑暗感到不安等等。就是因为缺乏相应知识和能力造成的。家长应给孩子讲有关知识,教给孩子应付技能、方法、知识,孩子的恐惧感就不会很强烈了。  

孩子害怕困难也是由于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如一些孩子厌学,不能完成作业,有相当部分是过去学习过的知识缺漏多,作业做不下去,书越读越厌读,过去有留级、补考制度,可以补救,现九年义务教育,取消此制度,造成部分学生书读不下去,家长很少理解孩子此心态,一昧责怪孩子不肯读书。  

家长除教给孩子必要的知识技能外,对孩子表现出勇敢行为要及时表扬鼓励。如孩子天赋差或能力弱,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仅要尽可能符合孩子实际水平,不要盲目与别人攀比,要承认差别,还应给孩子以具体指导与帮助,如前面提到孩子知识缺漏,应每学期知识及时给孩子补缺漏,增强孩子读好书的信心。当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要马上给予肯定。要想方设法保护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如孩子通过补缺补漏,学习有点滴进步,老师、家长均应肯定、鼓励。  

家长还应该运用现实中或故事、影视、戏剧等文艺作品中富于勇敢精神的形象来影响和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恐惧不良心理。  

(三)责任感:高尚的道德情操。  

责任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言论、行动、许诺等持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的态度而产生的情绪体检。如实现了承诺、完成了任务时感到满意、心安理得;客观原因未能达到要求,但尽了主观努力时,感到遗憾、问心无愧;未尽到责任而造成损失感到惭愧、不安、内疚等。责任感一旦产生,就会成为一种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积极性,自觉加强意志锻炼、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我一位同学出身农村贫苦家庭,他认识到要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自己有责任艰苦奋斗,他守纪守规,刻苦读书,艰难磨炼自己,1962年,我国连续遭3年自然灾害,全国人民食不饱、穿不暖,国家周边三处处战争状态,高考录取数是新中国以来最少一年,他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获得人生的成功,也改变家庭贫穷面貌。就是责任感促使他去艰苦奋斗。  

孩子的责任感是从对具体事物产生喜爱开始的,表现为对他所敬爱的人交给的任务有责任感,而对其他人交给同样任务没有责任感;对他爱做的事有责任感,对他不爱做的事没有责任感。以后发展为对自己说过的话,对自己应完成的任务负责任,对同伴、对集体负责。到青少年时期能形成抽象、更概括的责任心,如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负责。因此,培养责任感应从幼年开始。如让孩子做自己的事及一些简单家务劳动,帮助邻居分报刊、信件,完成幼儿园、小学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委托的任务等等。  

教育专家指出:孩子只有在经常受到委托、为他人或集体做些有益的事时,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肯定的评价,产生满足和愉快的内心体验的过程中,才能培养起强烈的责任感。家人请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孩子责任感:①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②教育孩子关心自己的亲人和家庭。要求孩子主动关心家里老人、病人和比自己年幼的孩子。委托孩子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孩子在家庭生活的磨炼中形成责任感。③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孩子责任感。让孩子了解父母亲人对他的期望与信任,把学习当成自己必须完成的任务。当孩子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思想动摇时,家长要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坚持下去;当孩子完成学习任务,取得进步时,家长要及时肯定、鼓励,让孩子体验到实现诺言、完成任务时的满足与喜悦。④在社会活动中培养孩子责任感。家长有意识安排孩子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做点事,带孩子参加居民区卫生、绿化劳动,鼓励孩子在幼儿园、学校做好值日生,鼓励孩子热心参与支援灾区人民、助学等社会慈善活动等等。在社会实践中锻炼,使孩子逐渐感受到自我存在的社会价值,不断增强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四)自尊心,是做人不可少的性格特征。  

自尊心是一种性格特征,是确立自我的一种心理状态。自尊心是聪明孩子必不可少的性格特征。自尊的孩子往往表现出乐观、谦逊、勇敢、果断等品质;富有创造性、进取心和探索精神;学习上显得积极主动,充满兴趣。培养方法:  

1、不要伤害、打击孩子自尊心、自信心。  

孩子虽年幼,但同样有自尊心。他希望得到大人的肯定与信任。当他遇到困难时,这种期望尤为强烈。因此,孩子有问题、有难处时,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家长相信他能做好,还要热情地帮助孩子找出问题所在,并和他一起寻求解决办法。一旦问题得到解决,老师和家长要立即表扬鼓励他。但有的老师、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过严。当孩子达不到要求时则“恨铁不成钢”,对孩子严加训斥、冷嘲热讽,严重刺伤孩子自尊心,使孩子由自信变为自卑。   

2、努力发现孩子优点、长处。  

要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必须从发现孩子的优点、长处开始,适时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让孩子看到自己优点与长处,看到希望,激发和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对那些淘气的孩子和智力发展稍落后的孩子尤其要注意这一点。因为这些孩子听惯大人的斥责嫌弃、自卑感强、自信心弱。  

3、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  

一个健康、聪慧、品行端正的孩子,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外,都比较容易得到大人的喜爱、赞扬与奖励。这些能使孩子充分感受到自我的存在价值,激发他的进取精神,加强和巩固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家长要让孩子在体育、音乐、艺术、文学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特殊才能得到培养与发展。特殊才能的发展不仅能满足孩子自我表现的俗望,更能使他从成功的喜悦获得自尊和自信。这对那些具有一技之长,而其他方面发展平平的孩子更有特殊意义。 

(五)勤奋品质的培养  

勤奋是一种性格特征,是对工作或学习的不懈努力。勤奋对一个人成才至关重要。有了勤奋这一性格特征,天资聪慧者能早日成才,既是天资逊色者也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我四年级看过一本名叫《大明忠义传》的书,说的是明朝福建省状元杨震,家贫如洗,利用宗族公田的资助,刻苦读书,21岁高中状元的故事。我初一年时看过一本名叫《居里夫人传》的书,说的是出生波兰华沙的居里夫人高中毕业后在本地小学教书,由于首次恋爱失败后,到巴黎大学求学,勤奋攻书,最后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世界级大科学家的故事。他俩人天资一般,却通过勤奋获得人生成功。我孩时看了这二本书,极受教育,一直激励着我的一生勤奋读书,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勤奋品质? ①用人物传记、历史故事中的勤奋事例教育孩子。如我前面讲过二例。②家长作示范,我看过一份报导,一个纯农家庭,长子博士生,次子研究生,三子本科生。记者采访了长子博士生、家教成功经验,长子说,我家是纯农户,但父亲一生勤奋好学,一年四季,再忙他老人家夜间吃完饭就专心煤油灯下勤奋读书,且认真做笔记。几十年如一日,父亲勤奋精神给我三兄弟以示范。记者采访这位农民,见到几十本笔记竟然没文字,尽是一些符号。记者大惑不懈问何意,这位农民说我没文化,是给三个儿子作勤奋读书的示范,示范比单纯说教作用大。各位家长听此有何感悟?!  

利用孩子善于模仿的特点,以身作则,以家长自己勤奋工作与学习的实际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如上例,无疑效果非常好。  

(六)使孩子持之以恒  

要科学发现:想使孩子看重努力的价值,就要尽可能从小时候抓起,日本国土窄小,资源短缺,却是世界第二富国,靠的是人才和全民素质。日本家长在孩子刚刚3岁就雇佣家庭教师,以便使孩子在入学考试中取得好分数。就是这种从幼儿抓起,培养孩子努力学习的习惯,使得日本消除文盲,高中毕业生水平相当美国有些大学毕业生水平,这一事实是不容忽视的。  

培养孩子持之以恒,首先要教会孩子合理分配时间。一天24小时对谁都公道,成功者就是一生善安排时间。合理掌握时间是一项必须学会的技能,不能指望孩子马上理解其重要性,也无法期望较大一点孩子立刻接受。但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强化这些技能就会使孩子养成掌握时间好习惯。  

教孩子持之以恒,还要教孩子学会掌握时间和学习、工作进度。可根据其重要性分先后,最重要的放在最前面,最不重要的放在最后面,然后估算一下完成每项学习或工作所需时间,要保证自己有足够时间完成最重要的学习或工作。如时间不够,在次要问题上不能花太多时间,或重新分配时间。这是平常说的分轻、重、缓、急安排每日乃至一生的时间。由于受篇幅之限,对情商教育内容不能一一谈及。  

各位家长:人类社会已经历四阶段文明,即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我们所处时代是信息文明,其特点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民经济增长70%依靠知识、依靠科技进步。时代对人的素质要求,既要求高智商,又要求高情商。孩子降生人世间到步入社会、独立人生的这一、二十年间,家庭和学校肩负着对每位孩子智商的开发和情商的教育和培养。大家也应记住中国一句老话,即3岁看大、7岁看老,家庭要在孩子3岁前科学地智力开发和情商教育,到7岁时,孩子已养成浑身的良好习惯,到学龄入学时,以良好的状态,在家校密切配合下继续接受系统、科学的智商、情商教育和培养。  

在重视智力开发的同时,在孩子入学前,请各位家长十分重视情商的家庭教育和培养,在孩子入学后,必须密切配合学校,继续对孩子情商的教育与培养。使我们每位孩子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幽默乐观的性格,面对挫折和困难善于克服的勇气,对自己追求目标有持之以恒的韧性,同情与关心他人的一颗善良的心,适应各种复杂的社会环境,善于与人相处合作,能把握自己和他人情感交流的能力。家校尽心尽责、科学地培养孩子成为高智商、高情商的人,让我们的每个孩子日后人生空间更加广阔。  

人的一生,20%由智商决定,80%由情商主宰  

成功100% = IQ20% + EQ80%  

成功从培养孩子情商开始  

一全面的家庭教育不仅是智力开发  

现代科学的研究表明,孩子的非智力心理素质建设应该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家长,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孩子未来的人生幸福美满。对于美满幸福的定义可以用六个字概括:成功、健康、自在。怎样帮助孩子取得人生的成功呢?进行智力开发是当今家长普遍的尝试。  

关于成功,有过这样一个公式:成功=能力+机会。在这里,能力指的是一个人的主观条件,机会指这个人所处的社会客观条件。  

不同的人对于能力可能有不同的定义。总体来讲,一个人的能力是由智力能力和非智力能力两部分组成的。情商是衡量人非智力能力的重要指标。  

中国目前的家庭教育往往重视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对孩子未来成功与命运的影响。也就是说,我们缺乏全面发展的家庭教育。  

那么,什么是智力呢?智力就是我们观察、认识社会、利用经验和知识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判断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思考能力等等。这种能力家长都比较重视开发,有些人从胎教就开始了。  

然而,智商提高了,是不是一定意味着人生的成功呢?  

似乎不是这样。  

一个运动员技术很好,但如果心理素质不好,临场紧张,承受不了压力及比赛过程中的种种曲折和挫折,就无法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取得好成绩。  

二人生是长期的竞赛过程,需要全面的心理素质  

同样,一个人在自己的人生中,就像运动员处在竞赛中一样。人生就是长期的竞赛过程,有一个长期的心理素质问题,水平发挥问题。  

即使一个人的智商很高,如果他总是发挥不好,他同样不能成功。  

北京一个13岁的男孩,母亲对他的学习批评了几句,他承受不了自杀了。自杀前写下遗书,大意是对母亲不能原谅。孩子自杀以后,家长很受刺激,母亲精神失常。  

报纸还报道过南方的一个15岁的女孩,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也自杀了。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智商不错,也很要求上进,可是稍微遇到点挫折,或者家长有了一点批评,就承受不了呢?如果孩子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这么差,他们有再高的智商,有再多的知识和专业技巧,未来如何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呢?  

我曾见到不止一个曾被称为“神童”的人,有的是科技大学少年班毕业的。他们的专业知识、数理化都很优秀,但是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应变能力,结果这些曾经的“神童”有些连正常的工作都不能适应。社会对他们而言显得过于复杂和残酷了,他们没有安全感,不知道应该怎样生存。  

这同样反映出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对于智力以外的心理素质的培育是忽略的。有的孩子上了大学,因为学习的压力,从高高的楼顶上跳下来。对此应该深思。  

三溺爱就是扼杀孩子未来成功的人生  

溺爱就是扼杀孩子未来成功的人生。  

溺爱是给孩子明天生活设置的障碍。  

溺爱与单纯的智力开发有可能毁灭孩子的未来。  

我们必须有完整的教育。  

报刊上曾经披露,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摔了一跤,膝盖碰了一下,原本是很平常的小事,可是做母亲的赶紧上去又吹又拍又按摩,而且泪水盈眶。这在孩子心中会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是一点挫折都不能承受,一点困难都不能经历,一个跟头都不能摔,摔了以后也不必爬起来,应该由别人来安慰、来抚爱。  

还听到一个更残酷的事情,发生在天津。一个两岁的小孩和爷爷一起玩,他拿着牙签要扎爷爷的眼睛,爷爷很痛,不让他扎,孩子就哭。爷爷只好忍痛让孙子去扎,一只眼睛扎痛了,再扎另一只眼睛。结果,老人的双眼都被扎瞎了。  

任何一个理智健全的人对此都会感到震惊。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说明目前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的一种社会风气,对孩子“溺爱再溺爱”,“宠爱再宠爱”,以满足孩子的各种欲望为宗旨,并不考虑对孩子的未来是否有利。  

这件事充分表明,过分的溺爱对大人和孩子都是有害的。对大人的害处表现在今天,对孩子的害处表现在明天。  

四鼓励、支持孩子独立自主地做事是家长最重要的角色  

什么样的态度才是真正替孩子的未来着想?有一个相反的例子。  

美国一个小女孩立下志愿,要做飞越北美洲的最年轻的飞行员。经过一段训练以后,在7岁这一年,她实现了这次飞行。然而飞机失事了,与她一起遇难的还有她的父亲和教练。事后,她的母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并不因此后悔,因为那是女儿的愿望,是一个勇敢而伟大的尝试。如果一切还可重新选择,她仍然会尊重女儿的意愿。  

如果只从孩子的安全出发,很可能孩子连自行车都不能骑,门也不能出,因为任何行为皆存在危险因素。举这个例子并不是让所有的孩子都去开飞机,而是这里有一种精神,就是从小让孩子独立自主地做事情,而且永远给他鼓励和支持。  

家长的这个角色对孩子的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  

五情商教育与成功人生  

人类一直重视智力的发展,并且有了衡量智力的测试系统──智商;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在智商以外,还存在着另一个应该重视的参照元素——情商。  

情商反映了一个人控制自己情绪、承受外界压力、把握心理平衡的能力。科学家们经过各种测验和考察,证明了情商比智商对人更重要,它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婚姻、工作和整个人际关系的处理,甚至包括他的事业。  

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一群儿童分别走进一个空荡荡的大厅,在大厅最显著的位置放了一块软糖。测试老师对每一个将要走进去的孩子说:如果你能坚持到叫你出去的时候还没把软糖吃掉,你就会得到奖励,得到另一块软糖。这样,你将得到两块软糖。如果你等不到老师来就把糖吃掉了,那么你只能得到这一块。  

实验开始,孩子们依次走进大厅。  

有些孩子忍受不了诱惑,把糖吃掉了。还有一些孩子明白只要坚持下来,就能得到两块软糖,于是尽量控制自己,转移注意力,唱歌,蹦蹦跳跳,就是不看那块糖,一直等到老师叫他出来,并得到奖励。  

专家们把能够坚持下来得到两块软糖的和不能坚持下来只得到一块软糖的孩子分为两组,对他们进行了长期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那些只得到一块糖的孩子普遍没有得到两块糖的孩子成功。也就是说,凡是小时候缺乏控制力,情商弱一点的孩子,长大以后不管智商如何,在人生中都不太容易成功。  

这项研究引发了社会对情商教育的重视。  

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还知道什么做法能够成功,能够得到奖励,在竞赛中能够得分。  

许多家长总是过多地重视孩子的生活是否优越,是不是很聪明,可是孩子把握人生、控制自己的能力往往被忽略了。家长们把决定一个人婚姻、工作、人际关系、事业的主要部分忽略了,这不是很可惜吗?  

六自己跌倒自己爬起来  

一位成功人士曾经这样讲过:一生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母亲给我的,叫“自己跌倒自己爬起来”。小时候每次跌倒了,妈妈就说,自己跌倒自己爬起来。这个声音成了他人生中的一个警句,一个格言,成为生命的本能反应。在以后的人生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与挫折,这种心理逻辑都会起作用。这就启发我们,人在幼年时特别容易接受简单逻辑、简单说法的暗示,进而会形成一个影响他终生的心理素质。所以,在重视家庭教育的同时,也没有必要把家庭教育看得特别复杂,往往家长的一个简单动作、一句简单的话语就能影响孩子一生。  

古人有一句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当然说得有点绝对,但它确实包含了一个真理,幼年的教育是特别重要的。  

我们的家庭教育应该提出明确的口号,重视非智力心理素质的开发,重视情商教育。这对于独生子女尤为重要。要从现在做起。  

那么,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更好呢?我们的回答是,让孩子拥有独立自主地学习与生活状态。  

七溺爱与专制的家庭教育  

溺爱的家庭教育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另一方面缺乏民主精神,对孩子比较专制;孩子应该这样,应该那样,这个不许,那个不要,很多很多具体的规定。孩子独立生活、独立学习、独立工作的能力得不到培养,甚至被扼制了。这也是为什么孩子在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同时,常常会对各种教育产生强烈的逆反。  

因此,当前最重要的是家长们要把对待孩子的态度做根本的改变。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让他自己去做;孩子能够做主的事情,一定要让他自己做主;孩子现在还不能做或不能做主的事情,家长要用启发、帮助的方式使他自己想办法去做。这种教育才体现了对孩子的爱,才是真正对孩子有益的。  

八把正确的原则变为一句简单的话  

在引导孩子的时候,有两点很重要。  

第一点,要把正确的原则、正确的态度变为一句简单的话。就好像前面讲到的,那位成功者一直记住母亲的话,“自己跌倒自己爬起来”。还有像前面讲过的,“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去做”。这些简单的原则和口号,要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并且在每一个行为关口都给孩子重复一遍。  

九中断逻辑的方法  

第二点,在对孩子实施教育的某个阶段,发现孩子有了某些你认为不正确、对他以后不利的错误倾向,怎么办?  

可以这样做,每当这个错误倾向出现的时候,就中断它一次。比如孩子跌倒后哭了,家长要中断过去的做法,不再又哄又拍,而是说,自己爬起来好不好?  

这样重复几次,孩子原来的逻辑就能被改变过来。  

十刚刚出生的孩子对外面的世界都是有感觉的  

孩子再小,哪怕他刚刚出生,对外面的世界都是有理解、有感觉的。生命非常敏感,如果孩子对外界没有感觉、没有理解,就不存在胎教了。  

不要认为孩子什么都不知道,可以任意用各种错误的东西影响他。从现在开始,家长就要恪守职责,对待生活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态度,都要有长远的眼光,即我要让孩子成为成功、健康、自在的人。要用这样的心态对待孩子——即使孩子很小,没有更多的理性反应,只有舒服不舒服的感觉,用哭闹来表达他种种感觉的阶段。  

十一重新开始你的生活  

对家长来讲,还有一个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做法,从现在开始重新塑造自己。  

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就是家长,孩子身体有什么不舒服,孩子被磕碰了一下,家长的反应很重要。如果你遇事就惊慌失措、方寸大乱的,给孩子心理造成的重复影响,对他一生都将是负面的。  

所以,面对孩子家长需要重新开始生活,重新塑造自己,使自己更安祥,更坚定,更从容地对待生活,包括对待孩子发生的各种事情,在孩子生病、不舒服时,要镇静从容,家长的反应对孩子的影响是其他东西不能取代的。  

此外,希望年轻的家长请教一下身边的老人,上一辈人往往多子女,他们对孩子恰恰比较达观,遇事不那么惊慌、那么在意。要感觉一下他们对孩子的达观态度。不要像现在很多父母那样,把孩子放在保温瓶里,从小就把孩子的心理搞得很脆弱。那对孩子是有害的。  

以上两点对于孩子刚刚出生的父母尤为重要。等孩子再大一点,能听懂故事的时候,哪怕孩子似懂非懂,你可以用喃喃自语的方式给他讲故事。小白免的故事,小山羊的故事。讲这些故事是为了使他坚强勇敢,成为拥有独立自主精神的人。  

如果注意到这几点,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家长就已经为他打下了情商教育的重要基础。  

十二家长的行为最重要  

进行情商教育,最有影响的是家长在家庭中──特别是在孩子能看得到的情况下的表现。孩子从小,哪怕他特别小,半岁一岁的时候,对周围世界都是有感觉的。你对孩子的一点点反应他都“记录”下来了。比如他不舒服了你是什么反应,他疼一下你是什么反应,孩子热了凉了你是什么反应,孩子哭了你是什么反应,孩子有这样那样要求时你是什么反应。  

你对待孩子的一整套反应,同时也作为反应程序输入到孩子身上了。孩子以后就会用你的态度来反应他遇到的问题。  

在家庭教育中,溺爱表现为对孩子细致敏感到胆战心惊的程度,这恰恰会使孩子十分脆弱。他们从父母的态度中,“学习”到了对待生活的反应。可以想象当他们长大以后遇到问题时,会按照我们输入的程序做出相应的反应。  

如果你的孩子刚刚出生,怎样从小塑造他的情商是比较好办的。但是孩子比较大了,已经六七岁、七八岁甚至十来岁了,由于过去不重视心理素质教育,造成孩子的很多弱点。这时家长面临的就是如何把这一课弥补过来?  

那么,主要的方法就是中断孩子的旧有逻辑。  

十三营造孩子的周边环境  

环境在影响孩子,当你想把孩子往好的方向塑造、调整的时候,首先就要塑造和调整他的环境。  

所以,你不仅要做孩子的工作,还要做周边环境的工作。一方面让孩子在基本问题上受到良好的教育,给他一个主要的影响,同时有其他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完全避免也同样不利于孩子成长。  

让孩子在不同的环境中知道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正确的。这不是更好吗?  

关闭窗口

喀什大学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