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要闻 | 特别关注 | 思政园地 | 红烛家园 | 精神文明 | 法制天地 | 网站公告 | 红烛家园 | 心理咨询 | 有问必答 
今天是:
文章内容
当前位置: 首页>>精神文明>>正文
扶贫故事要讲好典型故事
2016-12-12 10:35  

 

“充满感情地书写贫困地区的变化”“走进山村和穷困的地方,是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和担当”……一些来自文艺界的人士10日共济一堂,建言在这个中国扶贫攻坚的决战时期,讲好基层故事,记录下这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 

建言在扶贫攻坚决战时期讲好基层故事,这是在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和人民出版社共同举办的“塘约基层建设经验座谈会暨《塘约道路》研讨会”上,诸多文艺界人士发出的声音。这种声音可视为对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贯彻,彰显文艺工作者在扶贫攻坚中强烈的使命感。笔者认为,文艺界讲好基层扶贫攻坚故事要用好活典型。 

活典型是精神标杆。众所周知,文艺作品是吸收生活营养进行提炼打磨,创作出的富有形象化的精神产品,其最大的作用就是引导人的思想,启迪人的智慧,激励人们把作品中的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文艺界讲好基层扶贫攻坚故事,就要深入基层到扶贫攻坚火热的现实中,去体验基层干部群众扶贫脱贫的图强奋斗的氛围,捕捉其中更为具象的精神浪花,总结出活的典型,以其精神价值指导扶贫攻坚的伟大实践。这里所说的典型,既可以是创业者的典型,也包括基层一个地方的创业群体。把活典型的精神标杆树起来,就会为扶贫攻坚引导正确的方向。 

活典型应丰富多彩。典型引路是促进工作的有效方法,各级行政组织抓典型是更直接的工作方法,而文艺工作者运用作品塑造典型则更注重从价值观等精神层面去引导人、教育人和鼓舞人,不仅有必要,而且更是对典型的丰富,大有文章可做。用文艺塑造的典型尤其是人物典型,不一定要“高大上”,而应该放在生活情境中,展现平凡小人物的价值光辉,这种来自生活的典型犹如身边人一样,会让群众感觉可亲可信,进而激发可学的欲望,使小人物小典型产生“大感动”和“大共鸣”。 

活典型也未必完美。生活是充满各种矛盾的,尤其对扶贫攻坚来说,情况更为复杂,这就给文艺工作者说好基层故事提出了一个如何塑造典型的问题。正能量典型未必都完美无缺,刻意追求完美往往会失真,起了副作用。文艺塑造的典型人物重在用性格体现精神,扶贫攻坚中的典型人物,要有正面人物,也应有“反面典型”,正面人物的正能量自不必细说,对扶贫工作中一些“懒汉”行为,完全可以运用“反面典型”剖析,只要符合现实,剖析得入情入理,更会引起人们内心震撼,仍然要达到教育人的目的。 

当然,文艺讲基层扶贫故事用好活典型,要切忌千篇一律,落入俗套,而要特别注重鲜活。要故事鲜活就需要文艺工作者真正深入生活,只有创作者自身动情了,才可能找到生动鲜活的素材和真实感人的故事细节,也只有真诚坚守,才能挖掘和塑造具有现实感的典型,就会让基层扶贫故事更生动,更有实际效用。 

关闭窗口

喀什大学  版权所有